二线电池企业,路在何方?-汽车产经
接下来,我将针对二线电池企业,路在何方? | 汽车产经的问题给出一些建议和解答,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现在,我们就来探讨一下二线电池企业,路在何方? | 汽车产经的话题。
文章目录列表:
二线电池企业,路在何方? | 汽车产经
2.特斯拉将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
7月底的动力电池行业,风起云涌。
这边,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崛起使得电池供应不足的新闻层出不穷,“电池荒”似乎比“芯荒”来势更猛。
广发证券在最新研报中预测,根据目前的产能规划,2023年电池产能缺口才有望缓解;而到2025年,这一缺口又将继续扩大。
那边,不久前一条宁德时代起诉中航锂电侵权的新闻,让中航锂电这个名不见经传的二线电池企业与 登上头条的宁德时代一起引发了外界关注。
有分析认为,宁德时代之所以在此时发难,与近来二线电池企业的向上突围不无关系。
不过不管原因究竟怎样,动力电池市场的火热正为玩家们带来新一轮的发展契机是毋庸置疑的。
那么在如今的条件下,身处二线的电池厂们路在何方?是趁机突破宁德时代和比亚迪的封锁,抑或是在激烈的竞争中被雨打风吹去?
1,逐渐崛起的二线
根据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发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达到了52.5GWh,同比大涨200.3%。
与2020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排名4-10位的二线企业市场占比达到了19.3%,与去年相比增长明显。
而在这其中,中航锂电、蜂巢能源、孚能科技等企业的增速更为惊人。
在2018年时,中航锂电的全年装机量还仅为0.71GWh,排名全国第九。
2019年,中航锂电取代宁德时代成为广汽乘用车动力电池的最大供应商。在2019年和2020年时,其装机量分别达到了1.49GWh和3.55GWh,国内排名第六和第四。
而在此次全球范围内的“电池荒”中,中航锂电的版图又有了进一步扩展。
今年年初,中航锂电与上汽通用五菱合作成功,开始为宏光MINI EV提供电池。在4月份时,中航锂电的装机量一度反超LG化学,登上第三的位置。有不少业内人士预测称,其2021年全年的装机量也极有可能超越LG化学。
比中航锂电发展更快的,是有着车企背景的蜂巢能源。自去年4月实现装机配套以来,蜂巢能源便一路高歌猛进。
2020年8月,蜂巢能源的动力电池装机量 冲进TOP20,此后又连续5个月位列前十。
凭借与长城、吉利、东风等企业的合作,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实现了279倍的同比增长。
在7月12日时,蜂巢能源发布消息称,已经与Stellantis集团达成总额约160亿元的订单,在跟宁德时代、比亚迪、三星和LG化学等几个供应商的PK中获得了胜利。
而在今年,他们的目标是要进入国内电池企业TOP5的行列。
虽然从市场份额角度来看,如今以宁德时代、比亚迪为代表的一线电池企业占有 优势,但中国汽车动力电池创新联盟副秘书长马小利在接受采访时明确表示,“现在,动力电池的市场很大,并不是哪一家或哪两家企业能够独打 的时代”。在她看来,从第二梯队中再发展出来5家、10家规模比较大的企业,才是比较理想的产业状态。
而蜂巢能源高级副总裁王志坤也认为,2021年新能源汽车产业进入了高速增长,这也意味着从今年开始,动力电池行业才进入到真正比赛的阶段,“以前的头部企业和现在的新晋企业是在同一个起跑线上进行角逐”。
于是,为抓住这一轮的发展契机抢占份额,近来二线电池企业们在产能规划上也纷纷大展拳脚。
2021年,中航锂电量产、在建及开工的实际产能超过100GWh,2022年产能规划200 GWh,2025年的规划则达到了300+GWh。
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的新增产能也达到了90GWh,2025年的目标要达到200GWh。
而国轩高科也计划到2023年产能达到80GWh,2025年达到100GWh。除此之外,在今年上半年时,孚能科技、亿纬锂能等也均有新项目开工或签约。
2,技术竞争下如何生存
不过,尽管前景广阔,但此次宁德时代对中航锂电的起诉,也让电池企业之间技术竞争的问题再次浮出了水面。
据宁德时代表示,中航锂电涉嫌侵犯了其发明与实用新型 ,涉嫌侵权范围覆盖其全系产品。这也就意味着,如果宁德时代胜诉,那么中航锂电将面临全线产品禁售的风险。
而从宁德时代此前的动作来看,在起诉中航锂电之前,他们对友商发起 战的谋划已经筹划已久。
在今年3月上旬的“两会”期间,身为全国政协委员的宁德时代的董事长曾毓群曾专门提交过一份关于锂电池知识产权保护的提案。
而在两会结束后不久,宁德时代就以“侵犯电池防爆设计 ”为由,把同样生产动力电池的塔菲尔告上了法庭。
虽然从目前的消息来看,两桩案件都暂无下文。但可以肯定的是,随着行业竞争的加剧,在动力电池这个典型的技术密集型行业,掌握更多 的一线电池企业或将更加广泛地打响 之战。
从今年工信部发布的多个批次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来看,如今,各个电池企业在三元锂电池和磷酸铁锂电池能量密度上的差异并不十分明显。
或许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不少二线电池企业纷纷将精力放到了下一代电池技术的研发之中,希望实现弯道超车。
蜂巢能源无钴电池
例如,从2019年开始,蜂巢能源便开始专注于无钴电池的研发,并于7月16日实现了 无钴电池的量产下线。
据蜂巢能源的技术人员介绍,这一电池的能量密度为240wh/kg,不仅比高镍三元电池的能量密度更高且更安全。
抓住无钴的商业化契机进而跻身一线,蜂巢能源的野心显而易见。
而在宁德时代、LG化学等高镍电池出货量不断增加的当下,孚能科技的高管也表示,高镍电池在大电量情况下的安全问题并未完 ,他们的技术路线是直接跳跃到半固态电池上,寻求弯道超车。
可以说,如今处于第二梯队的企业大多拥有自己的独门秘籍。也正是由于这一原因,在马小利看来,二线电池企业在未来有很大的机会,“只要有创新发展的思维,突围是迟早的事”。
3,绑定车企,站稳脚跟的“捷径”
但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对于研发资金相对较少的二线电池企业来说,依靠新技术弯道超车并不简单。
要想站稳脚跟,与车企绑定是更为简单有效的方式。
在二线电池企业中,蜂巢能源之所以能在短时间内迅速崛起,必然离不开长城汽车的支持。
再以国轩高科为例。今年5月,大众中国正式入股国轩高科,以87亿元人民币成为 大股东。国轩高科在之后的公告中表示,募集到的资金会要用于高比能锂电池产业化项目和三元正极材料项目。
有了大众中国的支持,国轩的“补课”效果也十分明显。在工信部发布的《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推荐车型目录》中,国轩高科能量密度超过200 Wh/kg的三元锂电池已经实现装机;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也达到了160Wh/kg,两者均与 梯队不相上下。
在7月20日时,国轩高科还宣布,合肥国轩与合肥新站 产业开发区管委会正式签署合作协议,拟在新站 区建设20GWh动力电池生产基地。未来这一基地将专注于大众汽车标准电芯的生产制造。
而至于其他那些并没有车企背景的电池企业,近来也纷纷加速与车企绑定:
去年年底,中航锂电在Pre-A轮融资中得到了广汽集团旗下广汽资本的支持;孚能科技继去年年中引得戴姆勒入股之后,今年5月中旬又与吉利正式签署了协议成立电池工厂。
关于这一趋势,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电池百人会理事长于清教此前曾直言,未来会有越来越多的车企涉足动力电池领域,而这种趋势也会在一定程度上让动力电池领域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
4,写在最后
不过,就在二线电池企业风风火火抢占市场份额之时,7月29日下午,动力电池行业的 一哥——宁德时代的钠离子电池发布会如期举行。
从锂电池到钠电池,坐拥市场和资金优势的宁德时代这次似乎又将走在技术的最前列。
由于钠原材料的价格远低于锂,这一电池技术的发布对于整个动力电池行业来说,或许又将是一个巨变时刻。
而对于二线电池企业的崛起来说,不确定因素似乎又增加了一个。如何应对挑战,二线电池企业无疑需要拿出更先进的技术和更具智慧的策略。
特斯拉将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
撰文 / 钱亚光
编辑 / 刘宝华
设计 / 师瑜超
题图 / 朱英杰
7月30日,工信部发文称:“2021年上半年,在‘碳达峰碳中和’宏伟目标引领下,全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实现快速增长,产品质量和工艺技术不断提高,光储一体化趋势明显,投融资市场活跃,产业发展趋势整体向好。”
据研究机构梳理,上半年骨干企业公布锂离子电池产业链投资项目近百个,总投资金额超过4900亿元。同时,宁德时代破万亿市值,无钴电池量产下线、电池 争端、钠离子电池官宣等消息,让动力电池已经成了人们关注的焦点。
在工信部发文同日,蜂巢能源B轮融资交割仪式在江苏常州举行,融资总额达102.8亿元人民币。本轮融资由中银投领投, 科技 成果转化引导基金子基金、碧桂园创投、深创投、建信投资、IDG、三一重工、小米集团、湖州海松、华兴资本等,国投招商、九智资本等跟投。
截止目前,蜂巢能源已经完成了三轮融资。2020年4月,蜂巢能源完成10亿元融资,投资方是国投招商投资管理有限公司;2021年2月25日,蜂巢能源完成35亿元A轮融资,中银投、国投招商联合领投。
三次融资之后,蜂巢能源估值大约为362.8亿元,股东增至50个,长城控股所持股比已从64.8%下降至46%。众多股东的参与,让公司实现了资本多元化,利于其充分融入市场竞争,开发外部客户,让蜂巢能源快速转向独立供应商。本次募集资金主要用于新技术研发和新工厂建设。
蜂巢能源的前身是长城 汽车 动力电池事业部,自2012年起开展电芯预研工作,2018年2月独立为蜂巢能源 科技 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车规级动力电池原材料制造、研发、试验、制造、组装、销售于一身的第三方OEM供应商。
动力电池应用分会数据显示,蜂巢能源自2020年4月开始装车配套,8月就进入了动力电池装车量排名的TOP20,2020年蜂巢能源装车量为484.90MWh,国内排名第13位,市占率0.78%。今年上半年,蜂巢能源国内动力电池装车量为0.84 GWh,升至第7位,市场占比1.6%,销售收入15.45亿元,同比增长350%。
独立不到3年,蜂巢能源已经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动力电池赛道上的“新黑马”,并成为备受资本追捧的“宠儿”。投资者到底看中它的什么特质?
其实原因很简单,现在投资就要投未来,要看被投者在不在正确的跑道上,有没有巨大的发展潜力。
蜂巢能源凭借自身强劲技术实力,展现了不断创新的思路和技术,让业内看到动力电池在安全和成本控制上的更多可能性,并在客户结构、产能供给、供应链安全、产品竞争力等环节,做好了前瞻性布局。
随着整个新能源 汽车 产业的迅速发展,客户配套的陆续展开,蜂巢能源通过技术先进性和产能规模化形成的竞争优势,会越来越明显。
材料创新,多管齐下
现在车企对动力电池特性也有了多元化需求,比如高能量密度、高倍率快充能力、低成本、高安全性,而电池的化学体系和综合设计就是在这些特性之间进行博弈。而动力电池的创新,其实主要集中在两大方面,一是材料,二是工艺。
在产品研发方面,蜂巢能源董事长兼CEO杨红新透露了两条策略: ,投入很多资源,去做并行开发,以确保企业能看准路线;第二,抓主流,虽然存在很多技术路线,但有的未来五年也不会成为主流,那就抓主要矛盾,先集中扩产。
目前来看,蜂巢能源很好地贯彻了既定策略,在磷酸铁锂、三元中镍、无钴电池、固态电池等方向上都有布局,其中无钴电池是公司的特色,也是未来重点发展方向。而在电池形态上,方形、软包和圆柱全覆盖,而且所有产品都有很大的确定需求。
到明年,在蜂巢能源产品中,可能40%是磷酸铁锂电池,40%-45%是三元锂电池,剩下的15%左右是无钴电池。再往后,无钴电池的比例会继续上升。
在无钴电池方面,蜂巢能源采用了二元镍锰酸锂正极材料,并引入阳离子掺杂和单晶技术,解决缺少钴元素情况下的电池结构稳定性问题,比三元锂电池更安全、循环寿命也更长,比磷酸铁锂能量密度更高、成本比同级别三元锂电池有明显下降。
目前量产下线的单晶层状结构无钴电池能量密度为240wh/kg,容量为115Ah-MEB的产品,循环寿命 2500次。新产品还通过了150 的热箱测试和140%SOC的过充测试,拥有 GB / IEC62660 / UL2580/ UN38.3等多项标准认证。
2021年7月16日,蜂巢能源在江苏举行了 无钴电池量产下线仪式。其常州工厂规划了年产2万吨的无钴材料产能,配套无钴电池的新车型欧拉樱桃猫即将投放市场。
在三元锂电池上,蜂巢能源将主推的是单晶高电压的NCM613电池,能量密度比Ni55要高,钴含量比Ni55要低,所以其具有一定的成本优势。从明年开始,随着蜂巢能源无钴电池和高电压NCM613电池的上量,NCM811电池将被逐步替代掉。
在磷酸铁锂电池上,蜂巢能源在2020年底能量密度已经做到170Wh/Kg,2022年将做到200Wh/Kg,2023年负极通过添加硅将做到230Wh/Kg。
工艺创新,轻装前进
蜂巢能源除了用材料创新方面独树一帜,在工艺创新方面也同样走在行业的前面,而这主要是因为蜂巢能源属于新进电池供应商,没有存量旧工艺设备包袱。
随着 汽车 动力电池的发展,传统的卷绕方式电芯对壳体空间的利用不够充分,而且容易导致局部过热。
而叠片工艺规避了卷绕工艺拐角易断裂以致内短路、进而引起热失控的风险,让电池能量密度更高,内阻更低,放电性能更好,循环寿命更长,成本更低,且大幅提升安全性。
叠片工艺由于设备、工艺、制造、效率等方面的瓶颈,目前单工位效率低,制造成本高、产品一致性难以把控、生产过程繁琐,而现有电池厂商的卷绕工艺生产设备生命周期远没有结束,所以大部分电池厂商无法快速更新生产线。
由于其成立时间较晚,产品线较新,所以蜂巢能源在叠片工艺上具备后发优势。它率先引入高速叠片工艺,还提出了更先进的超高速叠片3.0技术,目标速度0.125s/pcs,相比目前的0.25s/pcs,效率翻倍,并可用于大于600mm的大电芯生产,单片效率提升380%,制造设备总价减少25%,用地面积减少45%。该技术将于2023年量产。
干法涂布工艺,可以大幅提升能量密度,电极厚度可做到现在的10倍,而且可以通过减少涂料搅拌设备,省掉干燥和压缩的设备大幅缩减占地面积。蜂巢能源表示,已经自研成功干法涂布设备、工艺和粘结剂。
综合上述两项工艺,蜂巢能源可大幅提升单线电芯生产速度,并可减少电芯生产工艺的工序,最终实现生产成本的明显降低。
在单体电芯能量密度短期内无法突破的情况下,只能通过结构变化提升整体能量密度。现在电池厂家推出取消电池模组的CTP(Cell To Pack)技术,让整个电池的能量密度大幅提升。
蜂巢能源也推出了自己的CTP无模组电池技术,并做出了600mm L6薄片长电芯,不但弥补了磷酸铁锂材料能量密度方面的短板,而且良品率、直通率、爬坡率可能会更容易实现,今年年底就会有采用蜂巢CTP电池技术的新车上市了。
蜂巢能源还在积极研发干电极技术,该技术不但可以将电池的性能提升5-10%,还可以让生产车间的占地面积减少55%。另外,蜂巢能源还与西门子等合作伙伴在AI制造方面有多项合作。
着眼全球,前瞻布局
现在新能源 汽车 发展速度非常快,一旦在欧洲、中国电动化渗透率超过了临界点,则可能引发进一步的质变。这就使得动力电池产能成为 汽车 企业非常重要的考量因素。
对于蜂巢能源来说,一方面依托于长城的需求,开始走量;另一方面,其在其他车企也拿到了不少订单。据杨红新透露,蜂巢能源对外的订单也相当于2023年之前能达成的产能,全部都有订单在手。
杨红新表示,蜂巢能源在资本、订单上都有保障,现在主要是快速解决产能瓶颈,“未来5年各动力电池企业的竞争主要包括产能规模、质量管控和资本实力,现在就是借助资本的力量,坚定地把有竞争力的产品快速做大。”
因此,蜂巢能源在国内和国际上对产能进行了广泛的布局。其在国内的产能主要分布在长三角、长江中游和成渝地区三大经济圈。
2019年11月,蜂巢能源位于江苏常州的动力电池工厂一期项目正式投产。该工厂总投资80亿元,产值超130亿元,规划产能18GWh,共分三期建设。
2021年初,蜂巢能源斥资71亿元在四川遂宁建设20GWh动力电池工厂,投资71亿元在湖州南太湖新区建立年产20GWh的动力电池新基地。这些工厂在明年下半年都可以陆续建成投产。
4月,蜂巢能源宣布在马鞍山投资110亿元建设电芯及模组生产研发基地,规划年产能28GWh。6月,蜂巢能源宣布将在南京溧水投资56亿元,建设总产能14.6GWh的动力电池生产基地。
此外,蜂巢能源去年开始启动了产能国际化布局。
2020年11月,蜂巢能源宣布在德国建设电池工厂和研发中心项目,总投资20亿欧元。根据规划,电芯工厂将于2023年年底建成投产,产能24GWh;模组工厂最早可在2022年年中投产,预计可满足30万至50万辆电动 汽车 所需的动力电池。
蜂巢能源还计划在泰国建设模组工厂,配套长城 汽车 和其他一些国际客户辐射整个东南亚、东盟市场,并在将采取合作的方式在印度建设动力电池工厂。
2022年,蜂巢能源预计建成总产能70GWh左右,再结合2023-2025年规划,配合海外产能,2025年其产能总目标超过200GWh。
根据中国 汽车 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数据显示,2020年中国全年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为63.6GWh,而2021年上半年动力电池装车量累计52.5GWh,同比累计上升200.3%。以此发展速度看,蜂巢的产能规划非常有前瞻性,不是空中楼阁,而是未雨绸缪。
小目标,今年进前五
根据中汽协的数据, 2021年上半年,国内新能源 汽车 累计销量达120.6万辆,同比增长207%,已超过2020年全年的新能源 汽车 销量,并且远超于 汽车 市场总体销量25.6%的增长率。
蜂巢能源诞生自长城 汽车 内部事业部,对整车需求定义有更好的理解,可以更快速开发出更满足消费场景的电池产品,定义电池产品的标准。
目前,蜂巢能源已经在行业中推出了高速叠片工艺、无钴电池、热阻隔电池包等技术产品,其创新思路渗透到了材料开发、工艺革新、智能制造升级等多个维度。
根据长城 汽车 公布的2025年规划,目标是每年销售400万辆 汽车 ,其中80%是新能源 汽车 。长城 汽车 本身的动力电池需求量,为蜂巢能源初期迅速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未来蜂巢能源将尽快摆脱对长城 汽车 的依赖,扩大外供。明年为长城 汽车 的供货将从现在的70%降到50%左右,2025年将降至30%,其余70%外供。
蜂巢能源执行副总裁王志坤称,除了长城 汽车 ,蜂巢能源目前已经拿到了吉利 汽车 、东风 汽车 、PSA、合众、金康、天际、零跑等25个主流车企的电池定点。7月,蜂巢能源宣布已与全球第四大 汽车 集团Stellantis达成总额约160亿元的动力电池订单,预计2023年开始供货。
此次B轮融资超百亿元,充分说明蜂巢能源的实力和美好前景得到了越来越多投资机构的认可。今年装机量4GWh,进入动力电池供应商前五,是蜂巢能源的阶段目标,而未来进入行业 梯队,才是蜂巢能源的真正理想。
特斯拉将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
特斯拉将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比亚迪将向特斯拉提供动力电池,特斯拉将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
特斯拉将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1近日,CGTN 主持人蒉莺春对话采访了比亚迪高管。 比亚迪执行总裁、汽车工程院院士廉玉波表示,特斯拉是很好的学习对象,比亚迪尊重特斯拉,和马斯克也是好朋友,未来将会为特斯拉提供电池产品。
(图源:微博)
其实,很早之前网上就有传言,比亚迪可能会为特斯拉供应刀片电池,使用该电池的车型已进入测试阶段,预计明年第二季度就会登场。当时,比亚迪官方的态度是 " 不予置评 ",特斯拉也向媒体表示未收到官方消息。
尽管双方都没有承认的这一传言,但依旧有不少内部人士向媒体透露,此事属实,且 车型可能是特斯拉 Model Y。 今天,比亚迪高管终于正面回应了这一问题,看来,比亚迪与特斯拉的合作是真的成了,搭载刀片电池的特斯拉新车真的有望上市。
(图源:比亚迪官方)
比亚迪刀片电池在行业内也是有口皆碑,凭借这项核心技术,比亚迪新能源汽车销量节节攀升,已稳居国内市场 的位置。并且,有传言称苹果也很看重比亚迪刀片电池,并主动寻求合作。但要求比亚迪到美国建厂专门给苹果生产电池,最后合作并没有谈拢。
刀片电池综合性能或许不是最强的,但它在使用寿命、成本等方面更具优势,对延长电动汽车寿命,控制成本能起到很大的帮助。 今年,由于锂电池原材料价格狂涨,几乎所有车企的电动汽车都纷纷涨价,涨幅最高达 2 万元以上。然而,比亚迪汽车的价格依旧控制在较为亲民的价位内,涨价幅度也明显低于其他车企,其中刀片电池肯定功不可没。
(图源:特斯拉官方)
其实,特斯拉拥有多家电池供应商,包括宁德时代、LG 新能源等,不过这几家都没有造车,不会与特斯拉形成竞争关系。比亚迪也是全球前三的电池供应商,但它本身就有整车制造业务,如果向特斯拉供应刀片电池,可能对自己的汽车销售业务并不是特别有利。
但是,对于大众消费者而言,肯定是乐于看到比亚迪和特斯拉合作的,这样或许能降低特斯拉汽车的价格,比亚迪或许也能从对方学到不少技术经验。期待双方合作的 车型能尽快上市,希望能特斯拉能给出一个真香的价格。
特斯拉将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2作为全球 的电动汽车厂商,特斯拉在全球拥有包括宁德时代、松下等多家电池供应商,不过近日的一则消息,则表明比亚迪也将在不久后开始为特斯拉提供动力电池。
比亚迪刀片电池
近日,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证实,比亚迪将向特斯拉提供动力电池。廉玉波表示,虽然同为电动汽车企业,但是比亚迪尊重且佩服特斯拉,与马斯克也是好朋友。
特斯拉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也是比亚迪学习的榜样。在廉玉波看来,特斯拉最早推出的Model S、Model X等高端电动车,凭借着时尚的外形获得年轻消费者的喜欢,因此包括比亚迪在内的国内新能源车企也都把特斯拉作为模仿和学习的对象。
比亚迪执行副总裁廉玉波接受采访视 截图
特斯拉所生产的电动汽车此前都采用的是三元锂电池,不过由于电池价格的不断升高,特斯拉此后也在一些入门级车型上推出了搭载磷酸铁锂电池的`型号。而比亚迪所生产的刀片电池恰好就是磷酸铁锂电池,因此将成为特斯拉的电池供应商也并不奇怪。
特斯拉作为一家全球化企业,供应链的多样化也是经营手段之一,其本身就拥有众多的电池供应企业,只不过比亚迪是 一家既从事电池生产,也涉及整车制造的企业。和特斯拉有着直接的竞争关系。
特斯拉将采用比亚迪刀片电池36月8日,有消息称,比亚迪集团执行副总裁、汽车工程研究院院长廉玉波在接受CGTN主持人蒉莺春采访时透露,比亚迪将会为特斯拉提供电池产品。据悉,这是比亚迪 确认两家公司的合作。
去年以来,关于比亚迪将为特斯拉供应电池的传闻 见诸网络。早在去年8月,就有媒体报道称,比亚迪将于今年第二季度向特斯拉供应“刀片电池”,配有“刀片电池”的特斯拉车型已进入C样测试阶段。今年初,有网友发布截图称,特斯拉已经正式给弗迪电池下了20.4万台/年的刀片电池(型号C112F)采购订单,量产时间是今年3月份。
联想到此前比亚迪高层曾放话——“你能想到的所有汽车品牌都在和我们探讨合作”,过去一段时间很多人都对两家公司的合作抱有很大的期待。此次比亚迪的肯定,总算是让大家心中的石头落了地。
受此利好驱动,今天开盘比亚迪股价继续保持增长态势。截至8日上午10:45,比亚迪股价报319.32元,总市值达9296亿元(约1285.7亿美元),稳定在全球车企市值排行榜第三的位置,仅次于特斯拉(7424.6亿美元)和丰田(2284.4亿美元),这也是比亚迪自去年11月进入前三榜单后的再次回归。
紧随其后的第四至十名分别为大众集团、梅赛德斯-奔驰、宝马集团、通用汽车、福特汽车、Stellantis集团、本田汽车,市值分别为:1174.6亿美元、785.8亿美元 、577.3亿美元、559.5亿美元、542.5亿美元、468.3亿美元、437.7亿美元。
值得关注的是,比亚迪股价和市值大涨背后,也与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 表现紧密相关。据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刚刚过去的5月,比亚迪新车累计销量达114,943辆,同比增长148.28%,创历史新高,并且连续3个月保持单月“10万+。
至此,2022年前五个月比亚迪累计销售新车512,363辆,同比增长161.85%。接下来随着比亚迪在新能源汽车市场持续发力,不断完善产品布局,有望驱动比亚迪整体销量进一步上扬。
好了,关于“二线电池企业,路在何方? | 汽车产经”的话题就讲到这里了。希望大家能够通过我的讲解对“二线电池企业,路在何方? | 汽车产经”有更全面、深入的了解,并且能够在今后的工作中更好地运用所学知识。